10号早上7时许,细雨迷蒙,天色略暗。此时,奉化公交总站前往宁波的181路公交车,车上有一对老夫妻,女的提着一个大袋子,男的推着一个捆扎在小推车上的纸箱,看上去都有点份量。这对老夫妻不是回乡的外来务工人员,不过,每年春运时刻,他们都会启动一趟特定的“旅程”。
“买点年货给在宁波的大儿子,他们自己吃点,其余可以送岳父母和宁波的亲朋”。76岁的老杨告诉记者,他是区水务公司退休的,家住城区东门口,老伴姓裘,区商务系统退休。春运第一天,这趟不起眼的公交短途中,两老特地带着自己做的笋罐头和这两天在桐照、杨村购买的海鲜,送给在宁波的大儿子一家。上了车,两位老人也稳稳扶着这两件行李,不时看看,很是小心。
老杨告诉记者,他为孩子购买年货很多年了,现在一到春节前,卖海鲜的老板就会打电话给他,价钱上也有优惠。前两天,他和老伴搭着公交去海边买了这些海鲜,花了近1000元钱。笋是老伴自己烤的,笋市时节,她买足了量,给孩子的那份早准备好了。老杨的大儿子今年50来岁,在宁波工作生活近30年,孙子也上了高中。以前,夫妻俩帮儿子在宁波带孩子,现在隔段时间过去看看,主要送点东西帮个手。每年春节,有时孩子过来过节,有时他们过去。
“本来小儿子要送我们过去,大儿子也说要来接我们,但是孩子忙,我们不要麻烦他们,送到后就回来。”老杨说。两位老人望着窗外,一路安详满足。